中小型企业管理的辅导内容

首 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公司新闻 > 正文

中小型企业管理的辅导内容
时间:2021-04-29 16:13:04    浏览次数:4418次

中小型企业管理的辅导内容


    在长期的辅导过程中,我们发现现在的民营中小型企业管理其实也在做深层次的改变,向知识性、系统性、实用性等方面转化,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    中小民营企业管理的需求五花八门,各色各样的需求都有,但概括起来也就是这几种:计划管理、流程管理、组织管理、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。初级阶段的小型企业基本上只是前三种管理,后两种的管理建设一般会穿插在前三项内完成,暂不能成为一个主项 ,这也符合小微企业麻雀虽小、五脏俱全的特点
    计划管理、流程管理和组织管理被称为基础管理,这是企业生存的关键。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管理,不要把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来做,那样会适得其反
    这五项内容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,无法硬性隔开,前面也提到,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问题,尽管我们在辅导过程中按客户的要求做一些单项的重点改善,但往往落地时会加入其它的一些辅助内容,如果要全面固化而且着有成效,相关管理内容必须涉及,否则单项内容再扎实也会感觉举步为艰

01 计划管理


    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,计划管理就是要目标与资源的关系处在匹配的状态,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管理内容。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:目标、资源和两者匹配的关系。
   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。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。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:第一,高层强有力的支持;第二,目标要能够检验;第三,使目标清晰。
   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。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,而不是管理目标。从本质上来讲,计划其实是寻找资源、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。这个过程、目标并不关键,最关键的是实现目标的行动,计划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讨论计划的时候,就是讨论怎么能够为目标配上资源。
    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,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: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,计划管理得以实现;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,要么浪费资源,要么「做白日梦」。

    在实际当中,很多企业都会设定一个产值或利润目标,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,每个小老板其实都有自己的心中的年度目标和月度目标,但往往是过了后发现结果出乎自己的意料,总结后才发现不是这里没想到,就是那里出了问题,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匹配的资源没有到位或不完全,比如人员,设备,资金等等,我同一个企业家在讨论他的营销总监是否合适时就举了个例子,他一下子就明白,因为他是转业军官,我说你现在的营销总监好比一个团长,但现在的人只是个连长水平,你让他帮你打大仗,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...目标需要资源增匹配,如果没有这些,空有一个理想、一腔鸿鹄之志,到最只能是徒劳一场。


02 流程管理


    我们都知道"制度管人,流程管事"的道理,流程管理是解决企业效率的问题,企业想要降本增效,那么流程是关键。但是有很多人可能把流程看成审批权,而不是把它看成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做的分工。而我们在内部管理当中,最怕的其实是「人浮于事」,人浮于事其实就是通过流程来界定。
    如果你的流程清楚地界定有十件事情,我们定了十个主流程,所有的人都在主流程上,就不存在人浮于事了。如果我们没有把公司最重要的事情界定下来,导致所有人都在里面乱做,这个时候人浮于事就会非常普遍。
    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的流程管理总是做不到位,有的企业ISO文件都只有要年审时才被翻出来,很多流程和制度多年末及时时更新,用的流程和实际执行的南辕北辙,牛头不对马嘴,都在凭经验做事,这样的企业效率能提高吗?
    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,一个是打破职能习惯;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;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。

03 组织管理


    组织管理最终也是为企业增效做资源配制的,就是让有权利的人必须负责(成绩),负责的人必须有权利(资源)。让权利与责任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利问题。

    在制造型企业中,组织系统是一个较大的模块,主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,我们通常会用"岗、责、权、利、能、绩"这六个方面来衡量人才或员工的使用情况,前五项的内容最终是为最后一项做辅助的,也就是说,最终企业要的是"绩"这个结果。让权利与责任相匹配,就是正确匹配企业资源后产生的相应回报在一些企业中,高管更换频繁,管理队伍长期不稳定,HR们常感叹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,达不到老板的要求。


04 战略管理


    数字化时代,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满足需求,而在于能不能够为顾客价值创造需求。很多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,甚至顾客都不懂这个需求,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融入技术当中的原因。
    今天的战略核心,不是你满足谁,而是如何创造需求,给顾客更大的价值。当你能创造顾客价值的时候,其实你就没有对手了。你要记住你今天是没有对手的,必须要问自己和谁在一起才能创造新东西?你应该有合作者,我称之为共生逻辑,依靠共生,你才会有新的空间。如果你还是采取对手逻辑,把同行当成对手,那么你需要尽快改变。
    定战略时,需要回答三个问题:你想做什么,你能做什么,你可以做什么。
在工业时代,如果用竞争逻辑,"你想做什么"就是你的初心和梦想,"你能做什么"就是你拥有的资源和能力,"你可以做什么"就是你对自己在这个产业当中定位的理解,以及对产业规律的把握。
    数字化时代,"你想做什么"可以"赋新",只要能够重新定义它,这个事情就可以想。"你能做什么"不取决于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,而是取决于你跟谁连接。"你可以做什么"也不太受限制,因为可以"跨界"。虽然今天经济环境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调整,给很多企业带来挑战,但是对于单一企业来讲,发展机会变多了,因为完全可以重新定义,不断联接,跨界寻求新空间。

    面对今天遇到的巨大挑战,需要坚持顾客主义和长期主义,因为在数字化时代,顾客是解开战略选择谜题的唯一钥匙,长期主义可以帮助我们在不确定中获得定力。当我们能够坦然接受未来挑战,愿意理解外部世界,并拥有内在力量的时候,结果一定是美好的。


05 文化管理


    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,会提出、实践和塑造企业文化,使得企业上下产生一种认同感,提炼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。这样的企业家,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: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?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?产品如何被人们接受?如何制造出最好的、最有竞争力的产品?怎样把最好的人才集中到公司,又能充分地调动积极性?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企业文化所承担的责任。
    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,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和管理方式的体现,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,老板带着一帮亲朋好友开始创业,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一定的阶层,员工们发现老板不象以前那么和蔼可亲了,老板发现自己同一帮员老们有了隔阂不再象以前那么亲密了,新员工发现企业很难融入,高管感觉这个企业不团结,各自为战等,老板只是个商人,而不是企业家。因为思维方式不同,我们看到企业的持续与否。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,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,是基于企业家推崇和执行的管理方式下产生的团队绩效反馈。
    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发展基本上有五个过程:建全企业人事制度(应该做什么);导入人的激励管理(还能做什么);固化完善企业管理方式(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);核心价值观的形成(做对企业有利的)到企业文化的沉淀(做对社会有益的)这五个阶段。随着企业的发展,企业文化的发展通常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(企业家文化或老板文化),团队个性魅力(团队文化或管理人文化),企业个性魅力(企业整体文化)到最终形成的社会个性魅力(社会文化和竞争性文化)。
    用知识的眼光看企业,企业组织就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合的结构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,企业文化成为一种力量,对企业兴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、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。
   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,许多企业已经逐步形成和提炼了具有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,随着市场竞争及国际化竞争的日益剧烈,也推动着企业文化向愿景导向的竞争性文化转型,这其中必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。


上一篇: 精益生产管理中要多问几个"为什么"
下一篇: 请管理咨询师到企业,老板:花那么多钱凭什么?